四川在线消息(杨珺 范梦铃 宜宾频道 曹洋)春暖花开,宜宾“花季”上线,赏花游成旅游爆款。但花期有限,“花经济”如何能常开不败?记者发现,宜宾各地都在尝试,让赏花旅游产业升级、延长价值链,融入当地优势产业发展中。
赏花+卖花 户均年增收2万元
在高县罗场镇林湖村,万亩茶花竞相绽放,粉红、雪白、大红、粉白的茶花星星点点地将林湖村装扮得风韵独特。
据了解,林湖村有30多年的茶花种植历史,2006年就被誉为四川省“茶花生产第一村”,该村拥有1.5万亩茶花基地与100多个品种的茶花。每年春季,茶花在林湖村的山涧沟壑,竞相怒放,吸引众多游客和外地客商前来赏花。
对于罗场镇来说,小小的茶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是收入的重要来源。罗场镇宣传委员周世平告诉记者,茶花价格较高时村民会卖一些茶花树,同时种下新的树苗,既有茶花树收入,也不影响游客赏花。
“以前是村民自己带着花苗到处参加展销会,现在我们有了网络销售平台。”周世平介绍,当地不少村民种植茶花在百亩以上,每株最少能卖200元,一个订单200株,能卖4万余元。“被评上花王的茶花卖上十余万元也并不稀奇。”
据了解,依托“专合社+基地+农户+互联网”的发展模式,目前,林湖村的茶花种植面积达15000多亩,有牡丹、七星芙蓉、十八学士等品种300余万株,产品远销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2万余元。
“近期我们正在进行道路提档升级和相关景点布置,还在开发茶花相关食品,进一步壮大茶花产业的支柱作用。”周世平说,林湖村将继续深耕“赏花+育树”模式,目前该村正在加紧建设茶花科技博览园,通过品种示范、企业带动、群众参与、产旅融合,推动“林湖茶花一眼全球”观花休闲4A级景区建设。
农业+旅游 助推优势产业链延伸
春光惹人醉,陌上花正开。连日来,长宁县铜鼓镇黄桷村的油菜花开的正好,引得游人纷纷拍照打卡。
据悉,黄桷村从去年10月份开始种下油菜籽,发展油菜花基地是当地保证粮食安全前提下进行农旅融合的一个新尝试。虽然今年刚迎来第一季花期,但该村村支书向巨海介绍,周末已能接待游客近300人。
“油菜花再过二十几天就开完了,虽然花期短,但对于发展我们的优势产业有助推引流的重要作用。”向巨海说,赏花可以给该村带来人流量与知名度,结合该村的优势产业,延长相关产业链,可以发挥更大效益。据了解,该村将投资约600万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让“小田地”变“大田地”,建设重点区域景观油菜示范片,打造特色油菜花田。
“我们还准备引进果桑,延长产业链,比如游客来可以摘桑葚、体验养蚕、酿桑葚酒、制作丝织品等。”向巨海表示,目前村上正在打造肉牛终端品牌,让游客在当地能吃到特色,还能带走特色。“我们会继续发展赏花旅游,但会立足自身优势产业,将赏花与优势产业结合,持续开发周边村落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不断增强壮大农村经济。”
业态+产业 赏花经济支撑有力
每到春天,高县来复镇大屋村的大雁岭4A级景区,成片的樱桃花、茶花、杜鹃花、玉兰花竞相斗艳,近十万人驻足观赏。花海很多,能引入近十万游客的地点却并不多,而大雁岭所受的青睐也不仅源于花。
“这两天我们正在进行基础设施、服务标准、餐饮品质等全方位的提升改造,疫情后就会以全新面貌上线。”3月15日,高县大屋村村支书马六生告诉记者,由于大雁岭景区年前策划的“酒都夜宴”活动非常成功,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优化。
川剧、魔术、杂技、歌舞、美酒、佳肴、独具风格的生态火锅美食……这只是大雁岭景区板块之一。除花以外,这里还有雁鸣湖、中国红茶第一庄园、野蒲桃沟等景点。如果说不少景点还在探索赏花经济的发展之路,高县大雁岭正在走一条“花经济”全业态旅游发展路径。用马六生的话来说,“大雁岭的成功源于它业态的丰满。”
据了解,为发展当地产业,大屋村先后引进早白尖茶叶、云锋旅游、林峰农业、鑫川农业等4家企业,逐步打造出以康养、休闲、体验、文创、电商等新业态为主的大雁岭乡村振兴示范区大屋村核心区,同时开发出茶食、畜禽、水果等10个特色产品。此外,该村还科学规划路、水、电、气、讯基础建设,争取交通、水利等项目资金6600万元,建成4条公路环线30公里。
很难想象,这个2014年的省级贫困村,如今已成为“全国产业亿元村”。马六生分享,乡村振兴的重心还在于“强产业”,赏花经济的繁荣是产业发展的彰显,也需要多种配套产业与配套设施的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