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聚焦|这一周,四川日报都在关注宜宾哪些事

2022-04-02 09:43:3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颜婧

一周川报聚焦

这一周

四川日报都关注报道了

宜宾的哪些事?

小编带你来看看……

图片

3月28日(星期一)

(1)2022年3月28日,四川日报第一版报道了《大力招引 倾力建设 眉山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趁着春日的晴好天气,宜威高速长宁段建设加快推进。宜威高速长宁段全长21.42公里,总投资32.56亿元,计划2023年建成通车。(图片)

长按二维码看全文

▼▼▼

3月29日(星期二)

(2)2022年3月29日,四川日报第一版报道了《彭清华在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上强调 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抓实抓细项目投资工作 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黄强田向利出席》

28日下午,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会议在眉山市召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文通报全省重大项目投资情况,成都市、南充市、宜宾市、眉山市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长按二维码看全文

▼▼▼

(3)2022年3月29日,四川日报第四版报道了《从一路收获看“驾辕之马”的驱动之道》

精准招引,就是要精准发力狠抓重点领域投资。“三顾茅庐”引来了业内巨头宁德时代,带动一大批企业和项目纷至沓来,最终,在当地形成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宜宾由此成为各市州竞相学习的对象。

长按二维码看全文

▼▼▼

(4)2022年3月29日,四川日报第五版报道了《重大项目投资怎么抓? 4个市的负责同志分享经验》

3月28日,在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现场考察环节,参会代表们边走边看边思考:火热的项目现场背后,什么才是“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的核心变量?在当日下午的推进会议上,成都、南充、宜宾、眉山4市的负责同志跟大家分享了经验。

长按二维码看全文

▼▼▼

3月31日(星期四)

(5)2022年3月31日,四川日报第五版报道了《织密防火网 各地有妙招》

近日,家住宜宾市叙州区七星山森林公园山脚下的朱先生发现,很多灭火器“上树”了。原来,当地将干粉灭火器用简易装置固定在树上,悬挂高度距地面1.2—1.5米,取用方便。

长按二维码看全文

▼▼▼

(6)2022年3月31日,四川日报第六版报道了《集中度加强,龙头企业带动 2025 年,初步建成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

分析3247.6亿元的营收构成,宜宾产区1635亿元、泸州产区1085.6亿元、德阳产区213.2亿元、遂宁产区57.2亿元、成都产区54.4亿元——几大主产区营收占总营收93.8%,相比以往集中度持续提升。

(7)2022年3月31日,四川日报第六版报道了《第一季度“四川好人榜”发布 30人上榜》

3月30日,2022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榜”发布仪式在宜宾市举行。现场发布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大类“四川好人”榜单,唐兴武、杨春、蒋旭平、魏荣、蔡小彬等30名“四川好人”获颁“道德传家宝”。

长按二维码看全文

▼▼▼

长按二维码看全文

▼▼▼

(8)2022年3月31日,四川日报第十版报道了《这份手册明明白白 疫情防控,青年志愿服务能做啥?》

今年1月,李学履新宜宾珙县团县委书记。3月,宜宾发现阳性病例,“战斗”打响。“一上来就参与这样一场硬仗,说心里一点都不慌那不可能,但因为有这本手册,确实能稳定不少心绪。”李学直言,手册下发后,团县委就对标对表启动了相关工作,为疫情突然袭来的从容应对打下了基础。

长按二维码看全文

▼▼▼

4月1日(星期五)

(9)2022年4月1日,四川日报第四版报道了《破解复杂山区铁路选线难题——这一成果已应用于 6300 公里高铁》

2021年7月28日,一列高铁驶过成贵高铁宜宾金沙江公铁两用特大桥。(资料图片)

长按二维码看全文

▼▼▼

4月2日(星期六)

(10)2022年4月2日,四川日报第二版报道了《图片新闻》

3月31日,在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一家动力电池配套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全自动化箱体生产线。宜宾市积极构建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长按二维码看全文

▼▼▼

(11)2022年4月2日,四川日报第六版报道了《推进预报新模式 四川水文强化水旱灾害防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经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南充、绵阳、内江、乐山、雅安、阿坝、甘孜、凉山、宜宾、达州10个地区水文中心分别加挂四川省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长江(金沙江)、渠江水旱灾害联防联控监测预警中心牌子,将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流域水旱灾害联防联控的联合监测、联合预报预警,汇总全流域水旱情信息,为流域水资源调度提供技术支撑”的重要职责。这一举措,也为我省推进流域加区域的防范水旱灾害联动工作模式建立了良好体制机制。

长按二维码看全文

▼▼▼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