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前进村的“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正在稳步进行中。该工程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 500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50 万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项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搬运石块、砌堡坎、转运水泥砂浆、清除坚硬泥土……7月4日一大早,前进村学堂坝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声与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首动人的劳动赞歌,已脱贫户杨万全身穿着项目定制的反光背心,头戴安全帽,正弯腰搬运石块,而他的伙伴们进行着更为精细的作业。
“在这里务工每天能挣到150元,比我原来打零工收入还高。又离家近,家庭也照顾到了,对我们来说真是大福利。”杨万全谈起在家门口工作带来的幸福感,脸上满是笑意。
“以工代赈”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从而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目前,项目已投入本地劳动力110余人,其中已脱贫户35人,残疾人10人,已发放劳务报酬 10万余元,未来还将持续投入劳动力200余人。”前进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蓝詠介绍说,项目的实施拓宽了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渠道,充分调动农民生产致富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也为前进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发展后劲。
为确保该项目顺利施行,长宁县采取了“三级联动”的监督管理方式,县、镇、村相关负责人密切配合,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公开透明行使村“两委”权力,精准定人定岗定酬,让群众成为项目建设的主人翁。此外,为保障工程物资供应,县、镇、村相关负责人以及项目理事会理事长还就租购聘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审议通过了《租购聘工作建议方案》,确保询价比价工作公平、公开、公正进行。
“我们将深度关怀弱势群体,通过细致化岗位定制,确保老弱病残、脱贫户、监测户及低保户等群体能够在项目中找到增收途径,共享发展成果。”双河镇有关领导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实施严格的现场检查,确保项目每一环节均遵循高标准、严要求,保障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同时,依托“传帮带”优良传统,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让务工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与持续增收。
(宋成均 张乐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