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设水泥路的经费从哪里来?”“这条路要修多宽多长?会不会占到农户的土地?”“这活儿由谁来干?”一条条来自群众反馈的真实建议,最终成为了屏山县清平彝族乡马鞍社区彝人部落聚居点通往集镇的修路指南。
2024年9月,清平彝族乡纪委收到了几位彝族群众申请对聚居点通往集镇的小路进行修缮的诉求。接到群众诉求后,该乡纪委立即向马鞍社区工作者和驻村工作队了解事情缘由,但在得知这条“小路”背后的真实情况后,乡纪委却犯起了难。原来,聚居点距场镇只有600米,但群众反倒要绕行2公里的公路才能到达场镇。为方便起见,群众就从隔在集镇与聚居点之间的农户土地上横穿上街,形成了一条“串户路”。但这条坑洼不平的串户路是未经修建硬化的天然山路,路面高低不平、弯曲狭窄,出行群众抱怨道路泥泞、安全隐患大,周边农户对群众踩踏庄稼也抱怨纷纷。
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该乡纪委立即向乡党委汇报该情况,并督促马鞍社区收集村民意见、会商修路方案、筹措所需资金。历经多方协调推动,最终动员沈定秀老人无偿提供自己部分土地,社区爱心人士捐献河沙和水泥,10余名社区群众自发进行义务劳动,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坑洼不平的“田间路”变成了平整干净的“便民道”,80户461名彝族群众结束了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窘状。
“真是感谢你们,作为组长,我经常都要在社区和彝人部落聚居点之间来回跑,之前这一段路下雨天走起来稍不留意就会打滑摔倒,现在修了宽敞的水泥路,方便多了!”马鞍社区一名组长面对屏山县纪委监委的回访时开心地说道。
2024年4月以来,屏山县纪委监委深入推进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始终聚焦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用好12345市民热线、“码上举报”“监督一点通”等平台,并在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集镇菜市场等人流量大的场所张贴“有事找纪检”海报,鼓励群众就近就地反映举报问题。同时,充分发挥村纪检委员“前沿哨兵”作用,用群众听得懂、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深入宣传“有事找纪检”和集中整治成果,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截至目前,屏山县纪委监委已开展一线监督检查67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制作宣传围裙、手提包等物料3000份,收集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600余个。(李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