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兵用机器耕地
“必须严格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这对于牲畜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3月31日,在长宁县小兵家庭农场,刘小兵正全神贯注地向养殖人员传授技术知识。他一边示范操作,一边细致讲解,养殖人员聚精会神地聆听,不时点头并认真记录。
“90后”刘小兵是宜宾市长宁县沃蜀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从西南科技大学毕业的他本在大城市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是村里孩子们学习的典范。然而,母亲生病的消息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返乡创业。
刘小兵给牛喂食
回到家乡,刘小兵成立小兵家庭农场,投身生态养殖领域。但由于发酵牧草技术不成熟,鸭苗大量死亡,首次创业受挫。刘小兵先后奔赴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甚至远赴法国学习先进的农业经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摸索,他终于成功研发出可调节肉牛大肠道酸碱平衡、适合肉牛养殖的发酵牧草,并推广给乡亲们。
“刘小兵向我们传授了利用植物乳杆菌进行养殖的方法,效果显著。过去一年仅能出栏三四百头猪,现在数量可以达到五六百头。”生态黑猪示范基地的负责人周文高满怀感慨地表示,“现在养殖的猪更加嗜睡、疾病减少,经济效益远超传统饲料喂养。”
刘小兵(右)给喂养人员讲解注意事项
如今,小兵农场已经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多个专业团队的“新农人+”模式平台。基地直接带动了20多人负责南瓜种植、牧草加工等工作,组织附近农户就近就业达到1000余人次,开展了300余次的农业服务,农业技术培训覆盖了1000余人,平均每户增收1.5万元。2024年,福来南瓜的亩产量成功突破6000斤,西门塔尔牛的养殖也达到了绿色食品的严格标准,并成功进入了北京、上海、成都的供应链。
“我们以‘新农+’模式,依托一个中心、26家村集体公司服务农业产业,打造种养闭环循环农业,为一产赋能,建设黑猪、沃柑、肉牛等示范基地。”刘小兵表示,目前基地内引入先进发酵技术和设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还开展技术培训助力增产增收,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大学生、残疾人、脱贫户和村民就业增收。
刘小兵(左)给养殖户讲解注意事项
刘小兵表示,下一步,他将继续深耕生物闭环绿色农业,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他计划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吸引更多新农人返乡创业。(宋成均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