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观察 侯晓梅 罗顺
近日,随着气温持续攀升、降雨增多,蚊媒活动愈发活跃。最新数据显示,广东佛山出现输入病例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7月31日,累计报告病例数超6000例。基孔肯雅热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医师唐煜民逐一进行解答。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靠伊蚊(就是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唐煜民介绍,多数人感染后3到7天会发病,典型症状就是突发高热、关节疼痛肿胀、皮疹。目前,四川省属于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Ⅱ类地区,不过宜宾还没有输入病例报告,以前也没报告过这种病。
那该如何有效预防?“关键在于防蚊灭蚊。”他介绍,首先家中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蚊虫进入。其次及时清理各类积水容器,避免滋生蚊虫,比如家中泡菜坛沿水、室内水养植物、花盆托盘等积水。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他还特别提醒,伊蚊喜欢在白天叮人,尤其是上午6到8点、下午5到7点,这两个高峰时段,尽量别在树荫、草丛、积水多的地方久留。
“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也没必要太紧张。”唐煜民说,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回来的人员两周内应密切观察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