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观察 罗伟 宜宾观察 侯晓梅
冰甜的双河凉糕、精致的宜宾苗族蜡染、美味的台湾凤梨酥……9月24日,两岸非遗文化集市在宜宾李庄银杏广场热闹开市。活动以“匠巷·双月集”为主题,巧妙融合中秋佳节团圆意象与两岸非遗文化精髓,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个集“展、演、购、食、玩”于一体的沉浸式两岸非遗文化主题集市,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千年古镇焕发全新活力。
两岸非遗文化集市是2025“两岸情・李庄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互动环节,以“非遗+两岸文化”为核心,集中展示两岸传统手工艺品、非遗文创产品及特色美食,通过文化纽带联结两岸同胞情谊,在浓厚的市井氛围中增强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系。
跨过“匠巷·双月集”的主题门,30个特色摊位在两侧依次排开,宛如一条流动的文化长廊。一边是酒香四溢的宜宾五粮液、栩栩如生的宜宾面塑、国家级非遗江安竹簧;另一边,来自台湾的锯瓷、凤梨酥、卤肉饭等特色产品引人驻足。还有不少两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手工匠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邀请游客动手体验。
“你看,轻轻一捏,这里就是小兔子的耳朵了!”在宜宾面塑的摊位前,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女士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赖维君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为手中的面塑玉兔点睛。不远处,国家级非遗江安竹簧玉竹派的第五代传承人周波正凝神屏息,手中的刻刀在薄薄的竹簧上游走,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寥寥数刀,雕刻出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卷。他向来往的游客介绍:“竹刻考验的是耐心与匠心,简单的几天,复杂的则需要数月。老祖宗的手艺,需要我们一代代这样‘刻’下去。”
美食成为两岸文化最直接的交流纽带,非遗集市设置的特色美食摊位香气四溢,是最具人气的区域。宜宾燃面、双河凉糕、南溪豆腐干等经典味道,与来自台湾的高山茶、凤梨酥、咖啡等特色小吃同台飘香。宜宾燃面摊位前,师傅熟练地捞面、甩干、拌料,红油赤酱与芽菜花生碎的碰撞,点燃食客的味蕾,搭配一杯解腻的台湾高山茶,让人直呼过瘾。游客们手捧地方美食,感受着两岸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在台湾非遗展区,一项名为“锔瓷”的古老技艺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目光。来自台湾的传承人黄柏彦介绍:“锯瓷是将碎裂的瓷片用特制的金属‘锔子’巧妙缝合,让破损的器物恢复使用功能的技艺,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器物、对生活的珍视。”
从指尖技艺到舌尖美味,再到亲身参与的互动体验,两岸非遗文化集市不仅是一场非遗项目的集中亮相,更进一步增进了两岸同胞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共同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