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观察 张梦露
“民用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但也伴随着安全风险。我们的项目正是聚焦电池的智慧运营管理,致力于缓解消费者对电池安全问题的焦虑。”9月28日,在宜宾商务中心举办的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四届“双创”大赛新能源产业赛区(四川宜宾)决赛现场,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邓忠伟带来“基于AI+物理模型的动力电池全链路智能运维系统”项目路演。赛后,他接受了川观新闻采访,分享团队项目技术理念与落地展望。
邓忠伟团队在大赛创意组参与角逐。他介绍,项目融合电池健康管理、边缘智能与AI分析技术,具备精准低耗、高效可靠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多个场景。
从高校科研到产业落地,如何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邓忠伟认为,学术与创业可以相辅相成。“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高校科研要瞄准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我们过去十年积累的算法与模型,正是为了切实解决行业痛点。”他表示,通过创办企业,团队得以深入一线,理解客户需求,将算法模型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实现从实验室技术到产品化方案的跨越。
谈及为何选择将项目落地宜宾,邓忠伟表示,宜宾新能源产业链条完整,拥有凯翼汽车等一批优质企业,能为团队技术快速验证与应用提供良好土壤。“我们计划未来1至3年,在宜宾打造从软件制造到智能终端的小型产品,逐步构建完整的电池系统解决方案,这也是我个人的首个创业落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