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住在周边,打工很方便,每年靠打零工就能收入上万元。”近日,在宜宾高县罗场镇陈村村工字山草莓基地,60多岁的余大姐正在锄草。余大姐说,由于年纪太大,外出务工挣不到钱,而随着村里发展越来越好,“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据草莓基地负责人谭均然介绍,基地拥有20多个大棚,可带动村民灵活就业达150人次以上。而草莓基地的建立,离不开村两委的支持和帮助。
据了解,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下简称“两项改革”)改革中,罗场镇原三台村、团结村、新塘村合并组建新的陈村村。
“陈村村建立后,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的优势得到凸显,因此必须配齐配强陈村村两委人员。”据罗场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换届,现在村两委成员共计7人,平均年龄从50岁降到35岁,学历从高中提升到大学,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新班子新气象。不久,三一食品加工厂和粉条加工厂相继在陈村村成立,两个厂分别以生产销售腊肉制品和粉条为主,不仅带动周边农户大力发展养猪、种红薯等种养殖业的发展,并且长期用工超过40人次,可带动村民增加收入1万元以上。
对此,高县瑞祥佳通农场负责人黄宗强深有感触。据悉,黄宗强是外村人,来到陈村村斗牛组承包了500亩土地种植粑粑柑。黄宗强介绍,村两委对农场帮助很大,不仅帮助农场宣传,让粑粑柑基本上不出村就销售完毕,同时,还为农场争取资金政策支持。
“我不仅加强了基层治理,提升服务了能力,而且对陈村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陈村村党支部副书记颜涛信心百倍地说,2021年,陈村村产值已达8000万元,“争取在任期内,将产值提升到1亿元以上。”(周晓庭 赖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