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珙县是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有苗族、回族、土家族等28个少数民族共3.01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近年来,珙县通过“强基础”“铺路子”“搭台子”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画好“同心圆”。
据悉,当地着力“强基础”,画好“少数民族创业就业”保障圈。聚焦乡村振兴,投入1.6亿元实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在 3 个少数民族乡和民族聚居村实施民族学校改扩建、道路硬化、医疗设施建设等项目20余个。配套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苗族蜡染非遗传习室、苗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带动周边少数民族农民工临时就业200余人;设立250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制定《珙县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等扶持政策,投入85万元支持观斗苗族乡白仁村发展花椒产业,促进少数民族农民工在专合社就近就业。加大农民工关心关爱,每年整合资金50万元,开展民族地区困难农民工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大学生助学关爱等活动。
同时,畅通“少数民族创业就业”致富路,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指导等服务。投资7亿元规划建设文博综合体、罗渡王武苗家新寨等少数民族文化宣传教育阵地。打造了以“苗族蜡染”“苗族古歌”等为文化主题的传承基地16个。依托“珙州月嫂”“苗族蜡染”品牌积极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培训+岗位”“培训+创业”服务模式和技能培训。2020年以来,为800余名少数民族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实现100余人自主创业。为少数民族乡镇2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5万元,创业补贴3万元。
此外,培养“少数民族创业就业”领头雁。开展“乡音·乡土·乡情”珙县外出创业务工人员“8+1”暖春行动,大力实施“珙雁归巢”专项行动,开工建设投资1000万“花海沱田”民族旅游项目,回引8名少数民族企业家回乡创业,带动200余名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