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认证、扫码提交,茶还没喝完,电子营业执照就到手了!”8月28日上午,宜宾市长宁县政务服务大厅内,刚创办竹制品公司的市民李璐举起手机,展示刚刚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微信小程序生成的证照。从走进大厅到完成企业开办全流程,仅用时1小时47分钟。
今年以来,长宁县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以数字赋能进行政务服务改革。截至目前,全县群众平均跑动次数降至0.02次,96.52%的事项实现网上办理,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率达到91.07%,在“好差评”系统中收获群众评价4.5万次,好评率持续保持100%。
数字赋能:实现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转变
走进长宁县智慧政务大厅,信息高效流转代替群众来回跑腿已成为常态。目前,全县32个县级部门的1242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97%以上事项实现网上办理。企业开办最快2小时内可领取营业执照。
在不动产登记窗口,电子证照已全面推行。今年1至7月,全县累计签发电子不动产权证书839本、电子登记证明1390份,覆盖预售房买卖、抵押登记、产权过户等高频事项。
工程审批领域同样实现“加速跑”。通过流程再造,长宁将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三阶段15个事项并联办理,审批环节由40个压缩至21个,办理时限压缩比达32.9%。
精准服务:“菜单式”办理破解企业发展痛点
“办事真像‘照菜单点菜’,既清楚又高效!”在长宁县公证处,宜宾创生置地有限公司法人李先生在办理城市房屋所有权委托公证时发出如此感慨。今年,长宁创新推出9大类涉企公证服务清单,涵盖动产物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关键领域,多项公证实现当日办结,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政策红利也在加速直达企业。通过设立“惠企政策专窗”,长宁归集各级各类惠企政策156项,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申报辅导和资金兑现服务。今年上半年,全县累计兑现惠企资金1935.68万元。同时,创新实施“入库培育+政策激励+目标考核”企业培育机制,已培育6家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丰泰吾厨、铭丰电子、长盛新材料等重点企业申报省市科技项目6项,争取奖补资金400万元以上。
机制创新:法治护航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在长宁县淯江印象“宜就业”驿站,大屏幕上实时滚动更新招聘信息,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便捷桥梁。目前,全县已建成5个“宜就业”驿站和零工市场,打造“一刻钟就业服务圈”,平台注册居民超1.6万人、企业700余家。通过高效调解机制,劳动纠纷调解成功率达70.2%,累计为900余名劳动者追回欠薪、工伤保险待遇、减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等1600余万元。
法治环境持续优化。县司法局全面启动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专项整治,计划9月前完成314件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并组建专项小组走访百余家企业收集问题线索。县发改局建立教育、科技等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积极推动“信用修复一件事”。2025年以来,已帮助153家企业修复经营异常记录,21家企业修复行政处罚记录,12家企业成功修复失信记录。
自“宜企暖心、解难纾困、护航发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长宁县累计走访企业174家,精准梳理诉求292项,高效办结212项,企业满意率持续攀升。
长宁县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进一步推动更多事项“智慧审批、免申即享”,打造“长宁贴心办”政务服务品牌,让营商环境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宋成均 李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