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宾坚持“聚企、育企、护企”三维发力,把产业空间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招引、培育、服务三大链条发力,全方位激发五类产业空间经营主体活力,让产业空间真正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企业成长的沃土。
招大引强,“物理空间”变“产业生态”
宜宾把“招引企业”放在第一位,把“空间载体”当作重要抓手。出台《楼宇经济三年行动方案》,规划“一核三心多点”,三江明珠、新经济科创产业基地、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特色楼宇,正在从“高楼大厦”转型为“产业容器”,成为企业聚集、产业融合的新地标。
在招商方式上,宜宾既看重产业链延伸,也注重场景驱动。围绕“4+4+4”现代产业体系和农业“5+2”全链条,宜宾发布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吸引清华同方孵化器、国辰机器人、赛创未来等创新力量落地。2025年,中小微创业园就有75户企业签约入园,农文旅基地牵手农夫山泉、首农等知名企业,共签约涉农项目12个。
精准培育,“小苗”长成“大树”
宜宾不仅善于“引凤来栖”,更注重“育苗成林”。在这里,小微企业有成长的阶梯,科技企业有发展的动力,“专精特新”有腾飞的舞台。
2024年,宜宾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747家,高新技术企业487家,“专精特新”企业141家,11家企业跻身全省百强民企榜,数量居全省第2。
在金融支持上,宜宾创新推出“新兴产业贷”“绿碳保”“宜创贷”等产品,整合资金池4亿元,累计为2019户经营主体融资21.41亿元。
同时,宜宾还用“课堂”赋能,用“考察”开眼界。宜商大讲堂、企业家“百千万”工程,把企业家送到清华、华为、海尔,去学理念、学管理、学创新。截至目前,宜宾已举办培训、考察、沙龙200余场,惠及企业5000余户。
优化环境,“企业好声音”有回应
宜宾深知,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高规格大会频频召开,92户优秀民企受到表彰,榜样力量激励更多企业坚定信心。
更可贵的是,宜宾把“听企业声音”落到实处。通过专项治理,为企业减负;通过修订《宜宾市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办法》,为企业维权;通过“诉求受理—交办处理—结果反馈”的闭环机制,为企业解难。2025年以来,全市受理企业诉求488件,解决拖欠账款7545.23万元,协调兑现补贴975万元,融资1300万元。(李震鑫)